top top
请输入关键字
骨科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华西人的精神
2018.11.22

华西医院,作为西南片区最具综合影响力的国家级诊疗中心,已经有126年的历史。而华西骨科作为其中的重要一份子,从收治第一例病人起,已有70多年历史。尊师重教,尊师守纪,是骨科党员们,一直坚守的原则。华西骨科的每一寸进步,每一点发展的背后都是离不开前辈们呕心沥血的耕耘和默默无私的奉献。

在医学生誓言宣誓时“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位医生曾经庄严许下的诺言。但是,如何去实践医生的责任?华西骨科医生们,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断努力,改善医疗,致力于健康事业,践行医学生的使命。在这之中,有着一群医生们,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骨科党支部属于大外科支部,是一只充满活力的团队。华西骨科他们有着70后,80后,90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为党员代言。其中的一群老党员们,用他们平凡的事迹,书写着华西骨科党员的历史。在患者的眼里,他们简单,但是不平凡。手持手术刀,穿着白大褂,在无影灯下,默默奉献着对生命的敬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九天揽月航天军,骨格重建华西城,刘浩教授一把刀,还我颈椎第二春”,这是一名78岁高龄患者,川大退休老师,赠与骨科刘浩教授的感谢信。患者因出现双手麻木、无力,随时间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双下肢开始出现行走不稳,走路需要搀扶而四处求诊,均以高龄,合并症多,手术风险极大为由,不敢为患者行手术治疗。

失望之余,患者来到了刘浩教授门诊就诊,刘浩教授详细查体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精准的判断患者病情。入院检查后发现患者除脑梗后遗症外,还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同事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脑萎缩等,手术风险极高。科室内及相关专家多次谈论,积极拟定治疗方案,将患者的血压、血糖都成功的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于2017年12月8日行颈3-7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术后患者双下肢乏力症状明显缓解,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不需辅助就能自己行走,对手术效果以及护理团队都非常的满意与肯定。

刘浩教授是国内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的开拓者之一,截止目前为止ACDR的手术量位居全球首位,于国内率先开展椎间盘置换术联合融合的Hybdid术式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主动研发的国产人工椎间盘Pretic-I填补了国内空白,该人工椎间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完成临床试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完全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标准。刘浩教授说,虽然这类患者手术风险大,但是通过精心治疗,结合内科治疗于全身支持治疗控制合并症后,还有机会通过手术治疗从而避免患者完成瘫痪的结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刘浩教授身上传递出医学,仁心仁术。医道漫漫,上下求索,守正初心,不遗余力,正是对刘浩教授多年从医生涯的写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情深义重,大医精诚。

2018年8月11日,华西医院骨科医生,周宗科教授收到了一本患者赠予的书籍,名为《倩姑》。本图书的作者是一对79岁高龄的夫妻,早年间在苏北农村生活,后定居成都。妻子因右膝疼痛7年,加重伴上楼困难4年入院。患者日常生活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保守治疗无效后,选择来到了华西医院骨科周宗科教授处就诊。

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周宗科教授积极与病人讨论病情,商榷治疗方案。目前病员已康复出院,手术非常成功,愈后良好。在住院期间,周宗科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以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水平,赢得了患者及其全家人的一度好评。对于患者就医希望能够恢复健康,治愈疾患的心理,周宗科教授总是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的病情,准确的进行病情诊断,让患者参与到医疗中,提高了积极性。周宗科教授带领的医疗团队,亲力亲为的为患者查体,带领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助力行走,使患者能够重新走向新生活。

对于初见周宗科教授的患者,大家总会感到如沐春风。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医患之间消除了隔阂。更多的是对于医生的信任和尊敬。“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周宗科教授,对于患者一视同仁的态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医护患本就是一家人,是华西骨科每位党员的信念。

金杯银杯不如病人的好口碑,华西骨科党支部的医生们,一直在临床工作中履行着党员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来热爱,认真地对待每位患者,做好每一件事情,就算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在医生的岗位上奉献自己。新时代下的医患关系,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华西骨科党员们的奋斗努力下,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恢复健康,赢得生活的信心。

 



作者:吕娜 李晔       编辑:刘欢      来源:骨科